【膝蓋換關節之後,為什麼動起來還是不太順?】
依照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統計,每年平均有1.5萬人次進行膝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通常退化性關節炎,如果進行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玻尿酸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後,仍然有嚴重疼痛或是對於生活上有嚴重困擾時,會建議進行膝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臺灣膝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成功率,超過95%,是非常成熟的手術。然而手術成功率,是指手術後個案的存活率,與手術後的滿意程度沒有絕對關係。
根據國內外膝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滿意度的文獻,平均來說有80%的人,對於術後感到滿意。也就是仍然有20%的人對於膝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感到不滿意。
影響膝蓋人工關節置換滿意程度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個重要因素:
1. 個人因素
統計資料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偏高者,會較不滿意術後結果。其他像是不同的種族、生活習慣、經濟狀況以及教育程度也都會影響術後滿意度。
2. 疾病史
除膝蓋退化外,有下背痛以及其他關節疼痛的個案,對於膝蓋人工關節手術的結果也較不滿意。
3. 術前膝蓋狀況
手術前,大腿肌肉力量越差、膝關節越僵硬以及膝蓋活動時會強烈疼痛的個案,也較不滿意術後結果
4. 手術方式
手術的方式,包含需要切開或是移除的組織、植入物的種類、大小腿骨相對的排列、膝蓋前方髕骨關節面的處理都有可能影響術後的狀況。
5. 術後照顧
術後長時間膝關節動作困難、缺乏復健動機、缺乏規律運動的個案,通常也會有較低的術後滿意度。
那該如何提升術後的滿意度呢? 可分成兩個部分:
- 由專業人員進行體重控制,以及術前的肌肉能力訓練
- 透過物理治療師、醫師或是其他專業醫療人員,減緩或是治癒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
- 充分了解手術的方式以及手術的植入物
2. 術後
- 積極參與物理治療訓練,包含關節腫脹、疼痛、疤痕處理以及肌肉能力與生活功能的重建
- 培養或是維持規律運動的習慣
最後一定要提醒大家的是,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以及恢復能力不同,手術後如果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尋求專業人員協助,不要聽信偏方或是坊間傳聞,以免造成身體更多的不適,使後續恢復更加緩慢。
本文作者| 董昱辰物理治療師
圖文編輯| 小編本人
#膝蓋退化 #膝關節置換 #人工關節 #術後復健
懶人包版本:








★有任何疼痛、痠痛、運動傷害的相關疑問
歡迎來電 (02)2740-9166 或到 FB粉專 、line@諮詢
讓我們協助你找回身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