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News
>Latest News>回上頁
09.Feb.2022

【前十字韌帶受傷後的困擾之一: 走路怪怪的,可以怎麼做?】

前十字韌帶受傷後的困擾之一: 走路怪怪的,可以怎麼做?


這是前十字韌帶受傷或者術後的個案會遇到的第一個困擾。

為什麼會造成這個現象呢?

因為我們的韌帶上面有許多的感受器(receptor),在膝蓋移動過程中,受到各種方向的力量時,可以提供一個即時的訊息回饋到大腦,讓大腦知道我們的關節在什麼位置、什麼動作之下,再讓腦部下達指令修正我們的肌肉出力,讓關節可以順利活動。

可是一旦這個韌帶受損了,也代表這個即時回饋的系統沒辦法正常發揮,負責穩定的肌肉、韌帶也都失去原有功能,所以可能會產生整體下肢排列改變、力量下降、穩定性下降…等等情況。

受損的韌帶就算重建了,原本透過前十字韌帶即時回饋的系統迴路也不會完全恢復(畢竟已經不是原廠韌帶了),而且手術後的疤痕組織沾黏或是自體移植(autograft)組織的修復狀況,都會影響膝蓋的功能!

所以還會需要透過一步步的治療、神經肌肉控制訓練、本體感覺訓練、肌力訓練等等,來重建膝關節的功能喔!

(懶得看這麼多文字? 拉到底看懶人包吧!)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在這邊,我們將前十字韌帶受傷後以及術後的幾個常見困擾以及可能成因,點列如下:

  1. 大小腳(大腿不同粗細): 肌肉萎縮
  2. 膝蓋角度不足: 關節囊/疤痕組織沾黏
  3. 走路有長短腳的感覺:下肢排列不正,臀腿動作控制/肌力不足
  4. 上下樓梯感覺不穩,無法承重在患側:臀中肌失能,大腿肌力不足

以上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簡單但紮實的徒手動作控制訓練就恢復80%了,剩下20%要搭配肌力訓練改善肌肉萎的狀況,而角度的部分則是要靠每天勤拗角度,別無他法。

 


要做些什麼來改善呢?

接下來,是我在臨床帶領個案復健時會使用的參考課表,再依照每位個案的身體狀況微調組數、動作搭配,內容僅供參考!(以左腳為患側)

 

-第1~2週- 

[改善膝蓋角度&蹲的動作]

A. 滾筒放鬆&拉筋: 股四頭、股外側肌、梨狀肌、臀中肌, 小腿肌, 腿後肌

  • 痛點按壓1 分鐘*3~5次 (以伸展角度確定放鬆完全)

B. 膕窩的按摩: 1分鐘/想到就做

 

[改善步態與上下樓梯的]

A.左腳臀中肌(外轉/內轉)

  • 抬到最高點: 10秒*10下*3組

B. 臀大肌:

  • 抬到最高點: 10秒*10下*4組
  • 第1組雙腳當暖身
  • 第2~4組單腳抬到最高點 (左腳)

 

-第3~4週- 

[加入承重型的動作訓練: 各種蹲系列還有誘發髖關節力量]

可分兩天做完的課表,一週做二~三次循環為佳

 

第一天

A. 前弓步(手扶著)

1. 著重髖: 身體略為前傾,10下3組

2. 著重腿: 身體直上直下,10下3組

B.深蹲: 10下3組

C.單腳蹲: 左右都做,分別為左邊 10下3組,右邊做 1組

 

第二天

A.側弓箭步

  1. 第一週左右輪流交替的方式做10下3組
  2. 第二週單邊刺激 左邊 10下3組 右邊做 1組

B.深蹲:10下1組當作練C、D的暖身

C.預蹲→墊腳尖: 10下3組 →為跳躍的訓練預備

D.顛腳尖→深蹲(接住身體):10下3組 →為落地的穩定度預備

 

以上課表如果有認真執行的話,約二~三週就會有明顯的改善,走路和上下樓梯的順暢度也會明顯提升,這時就可以預備進入ㄧ些肌力訓練和跳躍的訓練囉!
 

以上訓練動作若是有任何疑慮,或是對於復建進度有任何疑問,建議醫療人員尋求協助喔! 


►本文作者  蔡馨儀 物理治療師

 


懶人包版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有任何疼痛、痠痛、運動傷害的相關疑問
歡迎來電 (02)2740-9166 或到 FB粉專 、line@諮詢
讓我們協助你找回身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