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動作健康嗎?】
前來動晰的大多數患者,都會有些動作上的困擾
像是上下樓膝蓋會痛、搬東西腰會痛、轉頭脖子會痛⋯⋯
我們再仔細分析這些動作後,通常會發現這些動作都不太健康
動作不太健康,代表在實行時可能會莫名的費力
可能會引起一些疼痛、可能就是會卡卡不順
這也是許多慢性疼痛不斷復發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治療過後,我們會交代一些動作練習當回家功課
這些功課通常都很簡單,但有很多細節要注意
「為什麼看起來很簡單的動作,被你們調整後變得那麼難?」
這是我們平常在帶動作控制與矯正訓練時
最常被問的問題之一
在解答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到底訓練的目標是什麼
常見有三種情況需要特別訓練動作控制與矯正訓練
一、曾經受過傷
通常曾經有疼痛、痠痛或受傷的部位
大腦會改變這個部位的使用或出力方式(我們稱為動作模式)
藉此減少對受傷組織的刺激
短期內這樣的改變是好的,但傷口復原後,大腦會自動恢復原廠設定嗎?
不一定!
所以有可能雖然不會痛了,但動作的模式卻沒有改變
導致受傷的區域始終感覺「怪怪的」、「繃繃的」、「不太順」、「鬆鬆的」
這樣的狀況持續久了,相連的其他關節也會為了配合「曾經受傷」的部位
而改變了原有的動作模式
腳踝扭傷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扭傷後會有幾天覺得腳踝周邊緊緊卡卡的,就是腳踝周邊的肌肉們繃住的關係
就算不痛了之後,這個感覺也只是消退一些,慢慢的腳踝活動就受限了...
下一步可能產生的問包括足底筋膜、膝蓋壓力增大之外
由於腳踝活動不夠的關係,也可能導致臀部肌群的失能喔⋯⋯
有的人則是反覆扭傷後,腳踝反而時常感覺鬆垮垮的
但我們評估後,還是會找到旁邊的關節是太緊的
這些都可能是原本用來穩定關節的肌群們,沒有恢復原本的功能而導致
我們必須協助你找出來並加以強化
二、久坐、久站等長時間維持特定姿勢者
通常都是姿勢不良加上活動過少,而導致特定區域的肌肉、筋膜、關節僵硬
以久坐的人來說,常見就是髖關節以及胸椎的活動度很不好
加上腹部、背部、臀部等肌肉失能
在這樣的情況下,身體的動作選擇變少、彈性變差
若是以這樣的身體狀況去做運動,受傷的風險有可能會比較高
先前路跑風氣剛盛行時,就有許多路跑受傷的人求診
仔細問都能發現這些人大多是沒有循序漸進地練跑
或是先前根本沒有運動習慣,這對於身體來說都是很大的負荷
狀況更不好的人,甚至會連久站、久走都會腰痠背痛
更不用說是運動了啊⋯⋯
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我們必須找出你身上失能、少用的肌肉
以及活動不夠的地方,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三、原有運動習慣者
有不少飽受運動傷害所苦的人,除了第二點所提的問題外
還有一個常見因素就是運動時的方式或是姿勢不太好
1. 以重訓受傷的族群來說,訓練上肢動作時做了過多的肩胛骨內收下壓,使得肩關節動作卡卡
或是練蹲、硬舉等動作起身時使用了過多的拱腰,使得腰椎受到過多壓迫
2. 以投擲或拍類運動來說,常見的是動作過程整個下肢與髖的發力不完整
或是核心的控制不好,使得腰、肩、手肘等遠端關節壓力過大
雖然有時只是一些小小的偏差,但是如果你沒有適時的發現並微調
日復一日的使用著相同的「模式」去運動
可能就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就算是競技運動的選手們,也會有需要做「微調」的時候
通常在修正的過程中
會一直挑戰原本少用的肌群、不足的關節活動
而且也要改變原本習慣的動作模式
所以有時候練習起來,真的是會有點痛苦
所以簡單來說
我們會透過動作測試與動作分析去找出有異的動作模式,再拆解出弱的環節
我們可以透過加強這些弱環節以增進動作效率、均衡分散關節受力
讓你重新取回 動作健康
因為要強迫你使用你最弱的部分
同時也是強迫身體使用不習慣的動作模式
讓身體跳出舒適圈,自然不會太輕鬆囉!
有任何疼痛、痠痛、運動傷害的相關疑問
歡迎私訊 或 來電 (02)2740-9166 或到 FB粉專 、line@諮詢
讓我們協助你找回身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