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News
>Latest News>回上頁
09.Mar.2020

【Part 3-來動晰前的心理準備】

做出改變。

 

許多個案前來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慢性疼痛的存在 (2個月以上就算了喔!!)

症狀的持續時間短則2~3個月,長則達數年都有可能! 基本上都會 超過 受傷組織癒合所需要的時間

 

為什麼受傷的肌肉、韌帶、關節等等組織無法順利癒合呢?

最常見的因素之一就是組織 持續地 受到損傷或是不當的負荷

才會使得傷口癒合這件事遙遙無期

而且這些造成損傷的行為,往往都不會很直接地讓你產生不舒服

有時是自己也難以察覺的,而這些行為可以大略分為三類:

 


一、工作環境不良
 

這是最常為人所忽略的部分,卻也是影響最大的部分,尤其是針對一些需要定點工作的人們(久坐、久站)

比如說:
(1) 辦公族,辦公環境的桌子太高、椅子太矮、螢幕離自己太遠等等族繁不及備載,使得自己需要長時間彎腰駝背或是坐得歪七扭八
(2) 餐飲工作者,鍋爐位置太低、食材擺放位置太高/低、近/等等,使得自己要長時間彎腰駝背、身體總是轉向某一邊、要一直蹲或一直抬肩膀


圖一、不良的工作環境 (取自 【辦公族久痛不癒,原因竟然出在座位!?】)

tw_news_list_19a26_pv7ez84zzx
 

簡單來說,便是由於環境設置的不好,導致你的動作和姿勢選擇變少,而選擇了一些可能會傷害身體的方式繼續工作,若是破壞身體的速度遠比癒合還要快,怎麼能期待問題自己消失呢?

 

所以,我們會協助你找出環境設置上的問題,盡可能地想辦法改善,減少身體不必要的損耗。

 


二、姿勢不良以及動作模式不良
 

包含了生活起居、運動、工作的情況下,從睡姿到運動中的特定動作都是可能發生的範圍喔!

比如說:
(1) 走路時腰椎扭轉、側彎幅度過大,導致越走腰越痠
(2) 習慣側睡,但因為肩膀有狀況導致睡覺起來或過程中常常引起疼痛
(3) 上下樓、下蹲時膝蓋過多的內夾,導致膝蓋不適
(4) 做上肢的重量訓練時,胸椎不夠伸直、肩胛骨過度下壓或是前傾,導致肩膀的夾擠


圖二、下蹲時大腿內夾帶出膝蓋內夾 ( 取自【辦公族永遠的痛,失能的髖關節】)
tw_news_list_19a09_jxfggsh7zj

通常這類問題會和上一點密不可分,導致特定的肌肉無力或緊繃、關節僵硬等等,間接限制了你的動作與姿勢選擇;或是由於受傷後導致身體自動改變了出力的策略 ( 左腳受傷,重心常會很自動移向右腳,長期下來右腳負擔過大,同時左腳肌肉也越來越無力)

 

所以,我們會引導你 辨識 並找出這些有問題的動作或姿勢,如果你沒有辦法分辨比較好的姿勢或是動作模式能帶來什麼樣的好處,當然也很難理解自己的傷為什麼好不了。
我們會接著客製化相關的矯正
/誘發/動作控制訓練,整合到有困擾的動作與姿勢中,通常都不會太複雜,但需要持續且專心地練習喔!

 


三、平均活動量不足 / 短時間內活動量過大   (可以參考 【10個你應該運動的理由-研究佐證】)

有一部分的人,特徵就是身上常常覺得這裡緊那裡緊,不喜歡運動,喜歡透過按摩、整骨、熱敷等等被動的方式來暫時緩解痠痛,但效果有可能越來越受限,偶爾進行一些輕度的戶外活動身體會感覺比較輕鬆。

 

還有一部分的人,我們在這稱之為「假日運動員」,就是平日完全不做任何運動,只在假日瘋狂的運動,常常運動量是超出身體能夠負荷的程度,造成身體累積性的損傷,損傷後活動量太少,使得受傷組織的循環、癒合不良,假日時又再繼續堆疊新的損傷,陷入惡行循環之中。

 

通常活動量的不足,也會合併與前兩點一起發生,但主要問題在於身體的整體狀況不好,導致面對一些低負荷的活動時,卻容易產生不舒服( 坐不住、站不住、走不久、爬個健行步道就腳痛…)

這時我們會鼓勵你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增加活動量,像是上下班的通勤改成走路、騎腳踏車,或者是每天設定一個時間一個動作項目去執行,可能就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改變喔! 平均的增加活動量,才能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修復!
當然,我們還是會事先評估你的狀況合適不合適囉!


圖三、腳踏車通勤
Cycling_Amsterdan_04

 


圖四、愛因斯坦名言圖片1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名言:「什麼叫做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持續做著傷害身體的事,卻期待傷口自己好起來,這不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嗎?

 

總而言之,為了根除一些頑固的問題,一定要有你的主動參與及配合,積極地做出 改變 ,減少對身體的負荷,讓傷口能夠好好癒合、問題不再復發喔!

 


有任何疼痛、痠痛、運動傷害的相關疑問
歡迎私訊 或 來電 (02)2740-9166 或到 FB粉專 、line@諮詢
讓我們協助你找回身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