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BA® activ整合物理治療案例 – 肩關節手術後】
個案主要困擾
個案W先生,39歲男性,過去因外傷導致左肩關節習慣性脫臼,造成日常生活困擾,因此進行左側肩關節囊修補合併肱骨頭缺損修補手術,術後使用固定支架固定在肩關節休息姿勢4週,且依照醫師建議,6週內未曾進行物理治療。
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困擾,是有些動作像是洗頭、洗對側肩膀、摸背時,由於肩關節的活動受限,執行困難。同時由於肌肉的萎縮,也明顯感覺肩膀比較無力。
評估發現什麼?
初診時的評估發現,除肩關節活動角度因缺少活動受限以外,無論上臂、前臂甚至手指的肌群都有明顯肌肉萎縮的現象。
其中受限較嚴重的關節活動角度表列如圖一:
圖一、初次評估的肩關節活動範圍(range of motion)。
其中內、外旋因為外展角度限制,調整測試姿勢為肩外展0度下施測,且大部分關節活動到末端時會有疼痛感。
**搞不懂肩膀的動作? 可以參考下圖二:
圖二、肩關節活動示意圖,並非量測的姿勢/ 圖片來源: https://learn.lif.co.id/4626/)
治療可以怎麼做?
以往遇到與W先生同樣有肩關節受限且合併疼痛的個案,我個人的經驗會是用肌肉能量療法(MET)配合關節鬆動術進行以增加關節被動角度的治療。進行每週兩次的徒手治療。
**肌肉能量療法(Muscle Energy Technique, MET)是什麼?
是一種溫和、不會引起疼痛的治療技術,透過個案主動收縮&放鬆肌肉、搭配呼吸、視線引導等方式,以降低肌肉張力、鬆弛關節等,是物理治療臨床上常用的技術之一。
由於近期治療所添購了INDIBA® activ,這台能對針對深層組織進行熱療同時能刺激組織修復的儀器,與W先生溝通過後,調整自己以往的治療模式,一樣每週兩次的治療,一次以INDIBA® activ進行肩關節週邊治療後,配合主、被動動作,增進關節角度;另一次則是以拮抗鬆弛術(SCS)為主配合簡易動作,建立關節無痛的動作經驗,同時驗收及調整居家訓練的動作。
目標希望能在一個月內讓W先生能重新回到健身房進行訓練。
**拮抗鬆弛術(Strain-counterstrain, SCS)是什麼? 是一項非常輕柔、快速且完全無痛的治療技術,透過尋找壓痛點(Tender points)與體功能障礙的關聯,確定患處之後,再針對不同部位或系統以擺位或筋膜技術排除功能障礙。
圖三、拮抗鬆弛術的實際操作。透過擺位使目標組織降低張力,以達到治療的效益。
治療結果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W先生的關節角度變化表列如圖四:
圖四、治療前後關節活動範圍(range of motion)比較。
其中外旋角度的進步較為緩慢,主要是W先生之前是前側關節囊不穩定導致習慣性脫臼,因此在外旋角度的治療上較有疑慮,治療上則是盡量減少被動的牽拉,改以用主動動作進行,造成角度進步相對緩慢。
但日常生活動作除因為肌力相對不足造成容易痠痛或是疲勞外,較無明顯受限。
後續的療程安排
目前W先生重新回到健身房進行肌力以及體能的訓練,治療上調整為每2週1次,主要的目的除了將還有受限的角度持續恢復外,同時與教練合作,協助將訓練中遇到的困擾,透過治療或是調整訓練動作予以解決。
這次的治療經驗中,INDIBA® activ的使用,在當下就能明顯讓個案感受到肩關節變輕鬆且活動角度可以變得更大。
而在治療師端,以前處理關節沾黏問題,常常出現今天做完個案有進步,結果下次來又退回原點的情況;但在加入INDIBA® activ的使用後,這種情形變得相對輕微,讓以往難纏的關節囊沾黏問題,能夠更有效率的治療以及維持治療效果。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問題,例如五十肩、關節手術後、手術後關節沾黏等問題,也許我們能夠提供協助!
歡迎與我們聯繫。
►本文作者 董昱辰 物理治療師
★有任何疼痛、痠痛、運動傷害的相關疑問
歡迎來電 (02)2740-9166 或到 FB粉專 、line@諮詢
讓我們協助你找回身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