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 Cases
>Latest News>回上頁
16.Jan.2019

【腳指麻,是哪裡出了問題?】

鍾小姐,40歲有高血壓病史(服藥控制中),主要困擾在右腳大腳趾背側面有麻感,原本是時有時無的麻感,逐漸演變成「持續性的麻感」,此症狀出現超過半年。

目前左腳大腳趾也開始出現類似情形,除此之外,右側下背偶有抽痛感,維持坐姿較長時間後出現。

影像檢查以及門診診斷分別為第五腰椎的輕微滑脫以及腰椎退化性關節炎,因此接受過熱敷、電療以及腰椎牽引治療共四個月的治療。
 

鍾小姐開始出現腳指麻之前,有進行重量訓練的習慣,但印象中,訓練中沒有發生過明顯的疼痛或是損傷,而症狀出現後,遵照醫師建議,重量訓練目前暫停,但仍有進行滑步機或是飛輪的有氧訓練。
 


相關理學檢查
 

  1.  腰椎動作測試中,發現腳趾的麻感「不會」因為腰部的動作有任何的增強或是減弱,而動作中,腰後仰時,腰後側出現卡卡緊緊的感覺;腰右側彎時,左腰出現緊繃感。
  2. 站姿姿態檢測中,可以看到鍾小姐呈現「內旋體態」(如圖一),同時背部呈現相對平背的情形,代表軀幹前側肌群以及腿後側肌群有機會呈現較高的張力。
  3. 下肢神經張力測試中,無論左腿或是右腿進行測試,特別是加入腳踝內翻及蹠屈動作,都會將大腳指「麻的現象加強」。
  4. 骨盆呈現左側腸骨相對右側「上移」。
  5. 脊椎活動度測試,胸腰椎連結部分以及中胸椎部分,相對不良。
  6. 足部檢測,兩側「前足弓塌陷」,蹠骨關節有按壓痛。


圖一、內旋體態
35740999_1694858493925803_6333916970106224640_n

 


腳趾麻與下背抽痛的來源

腳趾麻,假設非腰椎引起,我們可以先看看周邊有可能有影響的神經。

因為是在第一跟第二腳趾被側面的麻木感,我們先考慮到的是足背內側皮神經(Medial dorsal cutaneous nerve)(圖二)的壓迫
這可能會與前足弓的塌陷相關,同時也要沿著足背內側皮神經的上游,深腓神經(Deep peroneal nerve)以及總腓神經(Common peroneal nerve)查看軟組織是否有異常。

圖二、足背的神經組織
35649118_1694858497259136_3768968466644598784_n
 

而抽痛感,常出現在正在發炎的組織,或組織局部循環受阻礙時出現,當個案出現左側腸骨上移(upslip)時,右側腰部軟組織相對處在延長狀態(locked long),當軟組織長期處在延長、繃緊狀態下,組織局部循環會受限,因此產生抽痛感。
 


評估結果統整以及治療策略

1. 大腳趾麻: 症狀應該與腰椎相對無關,主要以神經鬆動術以及神經周邊軟組織進行處置,同時前足弓塌陷,需要透過訓練或是貼紮進行處置。(圖三)
2. 右下背抽痛: 骨盆上移處置及脊椎活動度改善為主要目標。

 


治療結果

透過神經鬆動術以及神經周邊軟組織放鬆,鍾小姐在第一次治療時,右側腳趾麻木感下降8成,而左側腳趾則恢復到幾乎沒有症狀。
同時經由脊椎活動度改善及骨盆的肌肉能量療法,右側下背抽痛感在當次治療結束時,立即消失。
在接受三次治療後,腳趾麻木感完全消失,右下背抽痛感出現頻率與強度大幅改善,目前鍾小姐已結束療程。

 


如果有足弓塌陷,應該如何處理

前足弓塌陷,可以先採取足弓貼紮並配合訓練,將已經塌陷的足弓暫時支撐住,讓局部組織有時間自我修復。
假使症狀依然反覆,鞋墊的使用可能要列入治療考量。 (如圖三)

圖三、足弓支撐的貼紮技巧
35734850_1694858507259135_2144774167881318400_n
 


但每個足弓塌陷的成因不盡相同,仍須經專業評估過後,決定治療方針。
若有相關病症、相關體態變化的情況,請尋求正規醫療協助,釐清問題方向,才不會錯過治療黃金期喔!
 


你也有相似的問題嗎?找不到治療的方向嗎?
請聯絡我們,讓我們協助你回到健康的路上!
請來電 (02)2740-9166
將有專人為你協助喔